billy614 寫:
咁又關唔關受美國拖累事呢.............
(轉載自2008年11月17日am730C觀點)
自維多利亞女皇時代開始,英國憑著船堅炮利,在全球建立殖民地,利用從殖民地掠奪得來的資源,成了全球的超級大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殖民地紛紛獨立,加上戰爭的消耗與破壞,英國國力日衰,相反,美國卻是戰爭的得益者。
兩次世界大戰都沒有蔓延至美國,戰爭反令美國的生產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令美國取代英國,成為可以掌控世界的超級勢力。
由於時移世易,美國不能再以建立殖民地的方式去操控世界,改為利用經濟方面的力量,為世界制訂一套對他們最為有利的遊戲規則。
結果,第三世界的原材料與人力資源,皆因要自由競爭而賣不到好價錢,但發達國家的科x與品牌,卻因有法律保障,而長佔有利地位。
可惜,近年美國自己亦走火入魔,只重視財技,不事生產,以為只要透過掌控金融市場,就可以把全世界的財富都「引導」到美國,供美國人揮霍。結果,美國人不但先使未來錢,還廣使全球錢,把整個世界都掏空到接近破產。
經此一役,世界已不再相信美國吹噓的那套遊戲規則,連歐洲也要求徹底重建金融體系,不容美國繼續予取予攜。中國以及一些手上外匯儲備較多的國家,由於尚有一定的能力協助美國度過這場難關,首次有機會在這次系統重建中有多點話語權。美國為解燃眉之急,亦只能多作點讓步。
然而,這種讓步無可避免會削弱美國對全球資源的支配能力,導致美國人難以維持原有的高消耗的生活方式。當美國人察覺到這種轉變時,一定會對在位的政府感到不滿,這就會為政治野心家提供上位的機會。
美國人為了切身的利益,一定會支持那些承諾會重奪全球主導權,可讓美國人享用全球資源的政治領袖。當他們上任後,為了完成自己的承諾,唯有使出美國最後的那張皇牌──軍事優勢,以戰爭方式去掠奪他國的資源。屆時,政治家自然可以想出很多堂而皇之的藉口,一如美國要入侵伊拉克一樣。
這並非我個人危言聳聽,世上很多戰略分析員都有類似的擔憂。
據今年1月22日《英國衛報》的報道,有多名前北約的將領,就聯合寫了一份建議書給美國五角大樓與北約秘書長,要求北約制訂一套以核武器先發制人的戰略方案,以應付日益緊張的國際形勢。
當香港人還以為世界正歌舞昇平的時候,這批北約前將領卻認為,西方正面臨三大威脅,其一是政治與宗教的原教旨主義狂熱,其二是大殺傷力武器正全球擴散,其三是全球資源短缺,加上環境惡化,很快會出現人口大遷徙,威脅西方的優質生活,故西方非先發制人不可。看到這樣的報道,怎不令人心寒?
昨文談及,有多名前北約將領上書五角大樓,要求西方國家作好戰爭的準備,以便用核武器先發制人,避免西方的既得利益不斷受到威脅。他們的理據,說穿了其實是馬爾薩斯的「人口論」。
馬爾薩斯(1766─1834)是英國早期的一名政治經濟學家。他曾在劍橋修讀神學,並被英國教會委任為牧師,但他主張的「人口論」,卻缺乏神愛世人的精神。
他認為,人口增長按幾何級數,但糧食增長卻按算術級數,結果必然是糧食供應不足,需要透過饑荒、疫症、以至戰爭,去大量減少人口,以取得生態平衡。
為了避免這樣的災禍不斷發生,他不主張政府向窮人提供太多的福利,以免鼓勵他們繁衍後代,最終把有能力養活自己的人的資源也分薄了。此外,他還主張遲婚與自抑欲望,以減少人口增長的速度。
左翼的理論家當然無法認同馬爾薩斯的觀點。他們認為,馬爾薩斯由於出身富裕,故下意識裡要維護富人的利益,為了不想窮人分薄富人的資源,不惜剝奪窮人生存的權利。
西方文明,一方面愈來愈重視生命的權利,但另一方面卻不想放棄自己領先的優勢。當他們發現第三世界的國家,正透過工業化,獲得改善自己生活的能力時,他們就視此為一種嚴重威脅,甚至不惜以戰爭去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
當然,並非所有西方人都認同這類主張,但他們的反對往往只停留在言詞上。他們自己也是既得利益者,所以當他們意識到,他們現有的優質生活正受到威脅,而他們又未有決心去放棄這種生活時,他們這類極端的主張就會隻眼開、隻眼閉,以方便那些比他們心狠手辣的人去替他們幹髒活。
此之所以,那些北約前將領的建議內容,雖然駭人聽聞,但並未引起西方傳媒群起而攻之,大家似乎都想留點空間,讓這類勾當可以偷偷地進行,以便有需要時可以拿出來用。美國人今天反對派兵伊拉克,是因為徒勞無功,還要讓孩子戰死沙場。若果美國成功透過動武而掌控了更多的石油資源,美國人是可以找到足夠的理由去支持出兵伊拉克的。有人認為,馬爾薩斯的人口論已經破產,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人口已經翻了兩番,但人類生產糧食的能力看來仍跟得上。然而,物質資源出現不足之前,人類賴以維生的生態環境已受到破壞,如果新興的工業國家的人民,都要學美國人那樣,過高消耗式的生活,地球的環境將很快會惡化得不適合人生活。
此之所以,有人會重新指出馬爾薩斯的「人口論」,以說明大自然並不打算讓所有人都可以過富足的生活。問題是富裕國家的人願不願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讓新興國家也可以有多點分享。不然的話,衝突看來無可避免。
(轉載自2008年11月18日am730C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