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缸因為是用掛缸濾水, 而且深度不足, 未能夠使用一般的除油器. 但油面情況又未能改善, 終於參考除油器的原理, 利用一枝大口徑的PVC 膠管, 完成除油膜的功能.
原料 :
1. 大口徑透明 PVC 膠管, 直徑以能套入原來掛缸濾水的入水管較大就可以了.
2. 膠蓋, 用來放在膠管的底部.
工具 :
1. 手線鋸
2. 電鑽或燒熱鐵釘, 用來開洞
3. 尖嘴鉗
步驟:
1. 將 PVC 膠管鋸成所需長度, 管的長度可由底計至缸面, 高出水面多些.
2. 裁出膠管後, 在一端打洞, 洞眼細些較好, 以免蝦隻被吸入, 及令下部吸力減底, 以利上部有吸力可以引水, 我是用 1分鑽咀.
3. 將膠蓋套在膠管底部, 形成只有上部和下部細孔能夠吸水.
4. 在膠管的另一面鋸開多條坑道, 將膠管鋸開部分, 摺曲成風琴狀.
有一些部份會被切去, 令膠管可以套在掛濾的入水位置.
5. 經過度位和修飾, 吸油膜器已初步完成
6. 現在就可將除油膜器套在掛缸濾水上了.
套上前
套上後
7. 現在可正式下水試用了
缸前面的水底情況, , 入水位將空氣和水面汙物一同抽入水管內.
缸後面的入水情況
缸側面的入水情況
8. 現時蝦缸
注意事項:
1. 膠管和掛濾的接合位置, 會因為不同牌子的而有所分別, 在裁剪時最好想清楚, 量度好位置才去開刀.
2. 由於上部和下部的吸力有別, 如果下部的孔洞太大和太多, 就會影響上部的吸力而不能吸水面了. 要反覆測試才找到平衡點.
3. 上部的風琴狀摺曲, 中間最闊的位置最好在水平面, 那入水的效果就較好.
好處:
1. 只在原來入水位置加裝, 不會佔用太多空間.
2. 上部入水時會連同空氣抽入, 令水的溶氧量大增, 有利蝦隻生存.
缺點 :
1. 入水位置因為固定了, 不能隨水量減少而自動調節, 要經常保持一定水位.
2. 風琴狀入水位有機會開得太大, 蝦隻會被吸入.
後記 : 為了找那合用的PVC 膠管, 找了多間的膠片鋪, 模型店都找不著, 結果在魚街買了一個洗沙器, 只用其長長的膠管, 結果呎吋很合適, 沒有浪費了數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