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若不介意的話,也讓小弟來參上一腳,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
小弟過去曾經用過 RO/DI (Reverse Osmosis/Deionization)純水器,供水給珊瑚缸和鹹水缸使用,不過用了一陣子就放棄了。
《購買 RO/DI 的經驗之談》
以個人的經驗,若真的打算購置純水器,而且想要耐用和最高效能的話,不妨考慮4衝程或以上的,和使用 High Removal 半透膜的那種。所謂的4衝程,簡單些來講,是指整套糸統共分4個濾樽,濾程大致如下:
- 第一個樽放的是一般性濾材,先來過濾水中比較大的污染物
- 第二個樽放的是活性碳或沉澱物濾材,進一步過濾水中細微的污染物,目的是要保護半透膜
- 第三個樽放是半透膜,用來製造純水
- 第四個樽是 DI 過濾,使純水達至「超純水」的境界
如果以上當中使用的是 High Removal 半透膜,經過濾出來的水,潔淨度可以達到 99.99%。整體上,市面上有售的 RO System 主要是用以下三種半透膜,其純淨效能大約如下:
- CTA(Cellulose Tri-Acetate),88-94%,要注意膜本身並沒有除氯的功能
- TFC(Thin Film Composite),94-98%
- High Removal,97.5-99%
另外在購置 RO/DI 純水器時,還要留意以下四點:
- 要清楚整套糸統每日的最高製(純)水量(LPD,Liter per Day),因應需要而作出選擇
- 最好另置儲水器(若沒有跟機的話),否則會造成食水的浪費
- 水喉水本身的硬度太高時會影響效能
- 過濾效能和製水量,兩者皆同價錢成正比
要安裝一套真正高效能的 RO/DI 純水器,聽聞現在索價約 HKD $5000 至 $7000 不等,視乎牌子和質素而定,確實所費不菲,當中還未計算需要為濾材和 RO 蕊(半透膜)作出定時的更換。
退而求其次的話,可以選擇較為經濟的單衝程或雙衝程那種,好似如 Marfied 近期出的 Expert Marine 一樣,賣相和設計都不俗,不過論效能和過濾能力,當然會大打折扣。既然純淨度會打折扣,出來的自然並非真正的「超純水」,那買來幹什麽?
有一點小弟十分在意的,亦是令小弟放棄 RO/DI 的原因,就是這種糸統「非常浪費食水」。
要知道在製造純水的過程中,有超過一半以上的所謂「汚」水是被排出直接遺棄的,而且效能愈高,當中被遺棄的水就愈多。以小弟曾用過的 RO/DI 糸統為例,效能好就好,但 1L 的水喉水只會生產到約 300ml 的超純水,剩餘的 700ml 直接被排放出汚渠!可想而知,成本會有幾高。以小弟在香港認識的一位玩鹹水,而又有一套真正高效能 RO/DI 純水器的魚友為例,為了一個約有 500L 水的魚缸,每月的平均水費就要花約 $2500!
就算真的不去計較成本,再試想想看,地球上現在還不知有多少人連飲啖乾淨水都未能,潔淨的水源對他們來講仍然是天方夜譚;這樣地浪費食水純粹為養魚玩樂,似乎有點兒那個……。
《純水並不適合用來餌養淡水生物?》
另外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是,用純水想要來養什麽?
一般來講,如果打算用來飼養「鹹水」生物,尤其是珊瑚,還可以考慮;但若果是用來飼養「淡水」生物的話,依小弟的愚見,還是打消這個念頭好了。因為直接經 RO/DI 純水器所過濾出來的「超純水」,其實並不大適合直接用來餌養淡水生物,處理得不好的話甚至會導致牠們死亡。
何解呢?
要明白這點,先要明白 RO 的原理,因為當中的道理一樣。
RO,reverse osmosis,即「逆滲透法」,是目前所知最有效的淨水處理方法。其原理方面,甚至是 DI 所用的過濾方法,鏍絲兄上面的那兩條 links 中已有清楚說明,有時間的話不妨細心閱讀一下,非常詳細和有用。
簡單些來說,RO System 的原理是透過加壓,再利用逆滲透法,迫使純淨的水分子,穿過一種特殊的薄膜,又叫做半透膜,然後分開儲存;其間所集合的各種雜質及有害物物質,會利用濃縮污水的方式排放。半透膜中的小孔非常細,可以達到分子(molecules)甚至是離子(ion)的層面,故能有效地、徹底地隔清水分子以外的汚染物,例如細菌、病毒、金屬、化合物、礦物鹽、游離分子等等。
至於「逆滲透法」,其實就是「滲透作用」的相反(廢話……)。
基本上,滲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的天然特性,利用溶液之間「滲透壓」(osomolarity)的差距,使水分子由濃度低的溶液,流向高濃度的溶液,直至雙方濃度達至平衡時才停止。一般來講,滲透壓會和溶解於水中物質的多寡成正比的,當溶於水中的物質愈多,其滲透壓也會愈高;而且當温度愈高時,由於分子轉趨活躍,滲透壓亦會愈高。
例個簡單的例子,以半透膜分開兩邊相同體積的蒸餾水,由於雙方的滲透壓一樣,水分子雖然會透過半透膜兩邊互換,但是兩邊的體積既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維持着一個平衡的狀態(圖一)。
但若果一邊是蒸餾水,一邊是鹽水的話,情況就會有所不同。由於鹽水的滲透壓較蒸餾水為高,水分子自然地由蒸餾水那邊滲向鹽水那邊,令到鹽水那邊的體積增加,水位隨之上升,而蒸餾水那邊的體積自然減少,水位也隨之而下降;要直到雙方的滲透壓平衡時,才會停下來,然後一直保持往那個令雙方平衡的體積(圖二)。
而 RO System 所用的「逆滲透法」,就是要透過將水喉水加壓,令水分子行一條相反的道路:從滲透壓較高的水喉水中,迫水分子穿越半透膜,再而製造滲透壓低的純水。
明白到這個「滲透作用」的話,就會了解得到為何小弟說純水不大適合直接用來飼養「淡水」生物的理由。
以淡水魚為例。淡水魚的表皮組識,情形亦同半透膜十分相似;由於淡水魚的體液較周圍的水為濃,滲透壓自然相對地較高,所以水就會從魚的四周不斷經魚皮滲透入魚體內。在一般的情況下,淡水魚都會借排尿的方式將多餘的水份排出體外。
但若果用「純水」養淡水魚,由於純水的滲透壓是零,同魚體液的相距就變得非常之大,因此大量的水份會從魚皮滲入魚體內;當遠超過魚所能承受時,魚就會因無法適應或排泌不及,導致體內水份積聚過多,因而死亡。
相反地,鹹水魚的體液比起海水為低,在滲透壓的驅使下會不斷令水份從魚體內經表皮滲出到周圍的海水中。所以其實,淡水魚是不用喝水的,但鹹水魚就絕對需要,因為要不斷地補充身體內失去的水份,否則會很容易導致脫水而死。用純水來養鹹水魚時,由於當中會加入一定份量的人工鹽,其濃度亦是鹹水魚所需要和適應的,水的滲透壓和自然環境也相類似,故不會存在任何問題。
這也是為何 RO/DI 一直只活躍於鹹水界,而很少在淡水界出現的理由。
題外話一則,那些生活在鹹淡水間的魚類,又用什麼方法去適應時鹹時淡的環境,或滲透壓的不斷變化呢?一般來講,因為環境而作出的進化改變,這些魚的表皮構造比較特別,能夠作一段時間的滲透調節,而且也可以利用喝水的方式來調節體液的濃度;例如在鹹水的環境喝鹹水來增加體液的濃度,在淡水的環境時喝淡水來減低體液的濃度。
言歸正轉,那豈不是沒有辦法用純水來種草,或養淡水魚和其他淡水生物?
那又未必,方法還是有的,不過都幾煩。
那就是要在純水中先行加入適量的平衡劑才好使用,例如 Seachem 隻 Equilibrium™,以加入礦物鹽的方式來增加水的濃度,亦即其滲透壓,不過在份量上要小心控制,尤其是在換水或因蒸發而需要加水時。另外由於純水的pH值是7,故亦要想方法去增酸或增鹼來養想要的魚,或想種的草等等。
《只用 DI 淨水器》
只用 DI 過濾,小弟就未試過,身邊也沒有魚友只用 DI 過濾的,所以並未能給與意見;而小弟亦很有興趣想知到效果如何,試用過一段時間後,遇有空時不妨上來同大家分享一下經驗。
其實若單以理論來看,純 DI 的過濾效能相信會比 RO/DI 低很多,因為過程中除了水分子之外,亦有很多不帶電的游離分子也被容許通過,所以得出來水的未能算是純水,無論在被 DI 之前巳經過幾多重過濾亦然。
雖然出來的未必一定是純水,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其過濾能力一定會比其他濾水糸統為高(RO 除外)。如果用 DI 濾完的水來養淡水魚,在先前亦最好加入適量的平衡劑,因為過程中亦會大大减低水本身的滲透壓,做成對淡水魚的不適。
《總結》
以小弟的愚見,用 RO/DI 所出來的「純水」來養淡水魚或種水草,好處不可話無,但真的作用不大。
好處是比較容易去控制缸中的pH值,因為純水本身是中性的。
壞處或煩處卻一大纙:花費和成本高,保養又貴,還未計濾水過程中所浪費的食水;而且所得出來的純水,亦非淡水魚最理想的生存媒介,當中還要加入平衡劑,份量控制得不好更會因濃度的差異而令魚死亡。花盡人力物力,好有可能最後換來的是更大的煩惱。
其實一般來講,淡水魚跟鹹水魚相比,由於生存環境問題,淡水魚本身的適應和對水質容忍的能力會更强,就算水中含有一般性雜質,對牠們來說亦不足以構成大的影響。再者,香港的水喉水本身質素都不賴;pH值的控制,不用純水亦非難度;除氯和重金屬的話,定水劑也十分方便,價錢平兼效果好;殺菌的話,UV燈就可以……。
所以是否要用純水,真的要看個人的取向了。
反而小弟正在為該買哪隻供飲用的濾水器而煩惱……。聽聞 Amway 有隻連內置UV燈的……唔……連UV燈……高科技嘢……喜歡喜歡…………。(下删一萬字……)
希望幫到你。
Reference:
Seachem Equilibrium™
http://www.seachem.com/products/product ... briu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