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草情迷

綜合水族資訊討論區
留言室 | 相片分享區 | 草圖-我的相簿
現在的時間是 2025-02-02 00:58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2 篇文章 ] 
發表人 內容
未閱讀文章發表於 : 2003-11-30 20:52 
離線

註冊時間: 2001-12-10 08:00
文章: 497
http://www.sonic2000.com/cgi-bin/lb5000 ... 229&show=0

看完這編文章感到我們大學是不是有點什么的﹖﹖﹖﹖﹖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未閱讀文章發表於 : 2003-11-30 21:26 
離線

註冊時間: 2003-10-04 00:29
文章: 524
小余 寫:
http://www.sonic2000.com/cgi-bin/lb5000/topic.cgi?forum=33&topic=1229&show=0

看完這編文章感到我們大學是不是有點什么的﹖﹖﹖﹖﹖



我幫忙翻譯成繁體中文 :b

一個清華學生在香港留學受到的心靈震憾
作者:ZT 2003-11-28 14:49:09
出處:博客中國(Blogchina.com) 原始出處: lycos.co.uk

98年本科畢業,又順利地被保研,當時的我只是一個憨憨的書呆子,純潔的如同高中生,
在清華這種和尚廟一般的理工學校裏呆了四年,女孩似乎是山下的老虎,神秘得讓我一見
就臉紅心跳。未來是什麼對於我就是“讀完研再說”,反正成績還行,不讀白不讀。天上
掉了餡餅,用我的兄弟的話來說。香港正好回歸一周年,教育部要選派一批本科畢業生去
香港科技大學讀研,以加強兩地的教育和科研交流。清華當然要占不少名額,系裏的幾個
牛人去了美國,所以這個餅就掉到了我頭上,確實是個不錯的餅,不用考G、考托、全額
獎學金,連什麼手續都是學校和教育部包辦了,我分文不花,後來香港科大的聯絡人抱怨
中國的辦事效率和程式煩瑣,至於怎樣的麻煩過程,我至今都一無所知。
香港科大
就這麼糊裏糊塗地來到了香港。依山傍海的科技大學美得如同世外桃源,現代感的建築更
讓我們爽眼。當時的一個哥們說:“媽的,就是用銀子在荒山野嶺堆出來的,這樣的物質
條件算是讓我滿足了。”後來得知就是亞洲最美麗校園,倒也絲毫不懷疑。據說是香港政
府感到了貿易和服務的優勢正受中國沿海城市的挑戰,而科技就是競爭力,就下了狠心投
錢建了這學校,請來了學者。耗資400億港幣,相當於微軟公司一年的純利。組織的參觀,
教授的講話,英語的培訓很快就過去了,當時的新奇興奮也褪得乾淨,每天面對這青山海
景,最後也麻木得沒有感覺了。由此可以推測娶一個漂亮老婆是沒有多大意義的,如果不
是為了炫耀。教授大多是華人,臺灣和大陸出身的不少,反倒香港人是少數派,很多都是
在北美的名校裏拿了PhD,奔這裏的高薪來了,他們的PhD頭銜總要和名字相片掛一起, 掛
一輩子,Harvard和Standford之類的當然就香了。正教授可以一年拿到一百多萬港幣,也
就是一個月可以買小汽車,比一般的美國大學高。知識真的值錢了,讓我們充滿了對未來
的嚮往。有回和教授們吃飯,談及大陸大學教授的待遇,他們就感慨:“知識份子真被廉
價到了可恥的地步。”我們也無話可說,反正不是我的錯。
然而錢不是好拿的,很多教師正是三十出頭,教授職稱還未到手,和學校只是幾年合同,
其他的學者也不斷在申請進來,所以壓力頗大,辛勤程度比公司打工仔有過之而無不及。
既然自己做學問要緊,培養學生的事就要往後排了。剛近來時很多教師和我們親切講話,
之後就不見了,好久不見就不認得。研究生當然有導師的,只要自己不去找他,他是肯定
不會找我的。上課之後就是絕對的自由,當時自由得很是愜意。
蕭伯納說人生的苦悶有二,一是欲望沒有被滿足,二是它得到了滿足。這話的確是部分的
真理。當我住在這絕世美麗的地方,可以隨心所欲的去商店買東西不用擔心付不起帳,可
以任意的支配自己時間時,最初的半年裏,卻發現情緒每況愈下。西方化的建築設計將個
人的所謂privacy保護發揮到極致,進了宿舍就基本感覺不到他人的存在,同單元的人也有
獨立的臥室,大家都是進了房,將門一關,隔離了,誰也不好意思去敲門。剛來時認識的
一夥人,後來發現根本遇不著,如同消失了一般。同住一起的是三十好幾的叔叔級人物,
偶爾可以說上一兩句話,卻永無可能說很多。大家都像是住在不同的空間裏做研究,忙碌
的無瑕顧及他人。
平心而論,對於一個成熟的研究者,如果他有確定的目標和興趣,對生活人生都不再有不
切實際的幻想,準備投身科學研究中,那麼這裏真是一個好環境。但是我種茫茫睜著無知
的眼睛的毛頭小子,卻是完全另外的感覺。
那種茫然的苦悶感覺真是難以描述,找不到人玩,只是將窗戶開了又關,關了又開,不停
的喝水,仍然感覺不舒服。懷念在清華的破樓裏相互串門打鬧的日子,懷念抱著籃球在走
廊裏叫一聲就應者雲集的日子,可是懷念解決不了問題。以孩子的心理去進入成熟嚴謹的
環境,不可不說是一次考驗。
多年的功利教育的辛勤培養,我一路順當地走過來,發現完全的上當。我在成功的通過了
一次次考後,最終都不知道我為什麼要通過這些占距人生的考試,這個所謂的優秀學生只
是在不停地讓自己去符合那個“優秀”的外在標準來麻痹自己的虛榮心,而自己,那個真
正的自己卻一直沒有存在過,沒有發育過。我學的任何課程都無法幫我解決當時的苦惱,
那麼每天學那些微分方程又是為了什麼?還去為了父母的微笑,人們的贊許嗎?年年得獎
學金的清華畢業生是了這麼一個怪物: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也不知道生活是什麼,對社會
毫無接觸,二十出頭,可是見女孩子就一身不自在,會解各式各樣的方程,卻不能解決自
己的困惑,碩士博士的路就在眼前,可是不知道還應不應該這樣走下去,這狀態難道就是
我的追求?一個智商還不錯的人努力多年就變成這樣?
這是一個問題,很早就有了,只不過太晚地暴露出來,我相信這樣的問題依然將被很多師
弟師妹們面臨,我相信在清華依舊有很多像我當年一樣的學生。當看到他們天真的討論:
G 2***, 托 6**,GPA 3.*, 學校名次Top **, 仿佛幾年的辛勞就只為那麼點數字,人生的
終極標就是 go abroad. 我無法不為他們憂慮。這也是促使我寫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
很多人沒有對做研究的真正興趣,但是用盡了精力去獲得一個去國外做科學研究的機會,
就洋溢在掩飾不住的喜悅裏,甚至對人生毫無真正規劃,對自己的興趣一無所知,為出國
而出國,那將在告別父老鄉親後去迎接苦悶的開端。
香港的學生很實際,決大多數本科畢業就去賺錢,三十之間為結婚買房奮鬥,如果告訴一
個香港人說你二十八了還在讀博士,他會覺得你很失敗,可能是根本不會賺錢。而留下來
讀博士的香港學生,就是真的很喜歡作研究的人,扎實地做事,他們的認真讓我們一批朝
三暮四,心猿意馬的大陸學生汗顏。
生活在香港
都說香港是彈丸之地,其實一千多平方公里的面積也不算小,不過大多是山,可利用的地
方不多,很多商業區都是添海造出來的。亞熱帶的氣候,又在到處是山和海灣的地方,風
景當然好。香港的氣候比北京舒適一萬倍,冬天冷不了,夏天也不太熱,甚至沒有明顯的
四季感。只是上半年天氣有些潮。成天都有濕濕的感覺,北方人有點受不了。
香港的交通極其發達,公共車從不擁擠,也很少堵車,可是香港的道路比北京的窄得多,
車也不會少,佈局和管理更好而已,看來北京走向國際化還須努力。這裏是名符其實的購
物天堂,東西也不算貴,電器和服裝可能比北京便宜,特別是國際名牌,由於沒有關稅,
肯定要比大陸便宜。所以不必帶很多衣服來,足夠便宜了。但是服務業,比如吃飯,理髮,
涉及到員工勞動和地租的就要比大陸貴好幾倍。可以隨便往來深圳也是在香港的一大好處,
一天可以輕鬆來回好幾次,在香港讀書的學生可一得到香港的臨時身份證,加上護照上蓋
個章,就可以自由出入境了。
常有人問及香港的影視明星,可是到了香港就覺得那些人也只是打工仔,背後是更有影響
力的老闆,一旦老闆不想捧了,明星就會很快消失,新人會取而代之。看到他們賣力地載
歌載舞,其實也是生存需要,在商業社會裏那是絕對的驅動力。
香港的金融和資訊服務相當發達,在所謂第一世界裏也算相當突出,可以很便宜的享受到
信用卡,電訊,互聯網服務,因此有些人在香港呆久了再回來反而不適應了,主要就是這
些方面,當然還有其他制度等軟體原因。
說到學校的生活,物質條件比國內任何大學好,甚至條件好過美國不少學校,香港的學生
很少住宿學校,所以一到週末放假學校就很冷清。通常大陸學生獨享學校設備,偌大電腦
房和運動場,舒服的游泳池,都有不少美好回憶。學生宿舍條件不錯,可以作飯,自己作
比在餐廳裏吃來的便宜,所以大陸學生會樂此不疲,週末常三五成群,作吃的為樂。餐廳
裏中西餐都有,中餐以廣東口味為主,忙起來時以營養為重,口味不對也只能將就吃了。
現在在香港的大陸學生不算多,總共有四五百人,各個學校都有學生聯誼會,是比較鬆散
的組織,也有一些機會認識朋友。週末會組織放放電影,搞舞會。臨近考試或論文時,誰
也沒心思搞活動。香港的學生很好打交道,在成熟的社會裏長大的人,心理相對簡單且好
玩,不像一些大陸學生常常過分盤算自己的明天,將自己逼的很累。他們對大陸也漸漸感
興趣,雖然他們常常不知道湖南和四川,只說得上秦始皇和毛澤東。只要主動點和他們交
流,是可以結識不少朋友的,粵語不是障礙,很多人可以聽普通話,而且,廣東話不難學,
不留神就長進不少。
關於工作機會
很多人就終於跳到北美去了,大多還是接著讀書,從這個意義上講,香港只是跳板。在香
港留下工作的機會不多,如果在進香港的第一天瞭解這一點,是有好處的。也有回祖國的,
我就是,所以我在這裏寫文章了,看到很多朋友詢問去香港讀書的問題,作為過來人,就
寫了這些,如果能給這些朋友提供一點有益的資訊,就很滿足了。
(留學的經歷給了我很多,幾乎是一個脫胎換骨的過程,在一篇文章裏是不可能都講完的,
所以我再寫一個續集,好萊塢搞續集純是為賺錢,我呢是什麼都不圖。將心底裏的一點點
“齷齪” 都暴露出來,可以痛快講了。)
凡事都是虛空
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人,難免在神情上都多一絲生存緊張,中國在海外的留學生尤其讓人感
覺到這一點。看不到出自內心的笑,連談話時也似乎只有一個主題:今後有什麼打算?每
做一件事,都在問自己:對我有沒有好處?
坦白的說我自己剛到香港時就是這樣,只覺得自己多麼沒著落,無根無底的飄在他鄉,我
要努力啊,絕不可浪費自己的任何精力,房子,車子,名譽,地位,還有漂亮老婆,我什
麼都要啊。要學最能給我帶來利益的東西,去做最有利自己的事情,直到我成功。
當時我就是這麼典型一????, 到現在我都想這樣痛駡自己。
數學指出函數的極大值往往在最不穩定的點取到,人追求極端就會失去內心的平衡,到時
候就不難體會到數學原理的深刻。我很快讓我的????心理逼到無路可走了,對所學的東西
懷疑,擔心自己變成書呆子,對自己有信心,找不到真正的朋友,找不到讓身心平靜的樂
趣,每天都在心潮起伏。最後我去找學生輔導員。愚蠢的訴說倒不多提了,不過我記得他
大鬍子的臉有了微笑,眼睛裏放出寬容而溫和的光。他告訴我覺的我很有意思,他第一次
遇到這麼坦白的學生。“那些東西有什麼意義呢,你懷疑得很好。“之後就翻出聖經來,
給我讀某些章。Everything is meaningless.竟是聖經裏的話語。 那是我看到的最為震驚
的一句話,也是我後來覺得最深刻的一句話。中國人很難理解,對在功利教育裏薰陶過來,
缺少人格教育的中國學生,更無異於晴天霹靂。 成績,offer, 學位,這樣那樣的好處,每
天拼命算計的東西有什麼意義?假設你突然死掉,世界將會怎樣?世界將一樣絢麗,地球轉
的一樣快,太陽系每天在宇宙中換一個位置。大海還是大海,波濤還是波濤,一樣的花開花
落,潮起潮落。你的親人可能會掉眼淚,但是周圍的人在三個月內將你忘個乾淨,那是你曾
經那麼在乎他們怎麼看你的一群人啊。如果上帝存在,在他的眼裏,你是多麼可憐的小蟲子,
在活著的短暫歲月裏,在最美好的青春裏,都不曾快樂過,用盡心力去聚集一大堆外在和心
靈沒有關係的小東西,只是出於對未來的沒有信心,小小的心靈在接近熄滅的一天還在發出
那個愚蠢的聲音,讓你忙碌,讓你憂慮的聲音:我要,我還要。天底下充滿了這樣的小蟲子,
當一個離開了,又有一個來了,做著同樣的事情,洶湧著同樣的小小念頭,受著同樣的煎熬。
於是上帝要感慨了: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
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已過的時世代,無人紀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紀念。
------聖經 舊約 傳道書
我不是在傳教,當時的輔導員也不是在傳教,但是讓我立刻看到自身的渺小,物質追求的虛
妄,內心的愚昧。看看資本主義的學生輔導,是不是比我們這邊高明多了?馬哲曾幫助過我
們什麼?
不要憂慮
“不要為明天憂慮,天上的飛鳥,不耕種也不收穫,上天尚且要養活它,田野裏的百合花,
從不憂慮它能不能開花,是不是可以開得和其他一樣美,但是它就自然的開花了,開得比所
羅門皇冠上的珍珠還美。你呢,憂慮什麼呢? 人比飛鳥和百合花貴重多了,上帝會棄你不顧
嗎?”
一個朋友告訴我,他在等美國 offer 的時候,常常夢到接到牛校offer, 過度興奮到醒,更
為鬱鬱,感慨 “但願長醉不復醒”。 這樣的故事大家聽了不會太驚詫,由此不難理解《儒
林外史》中的進中舉了。 而得到offer的人到了海外,往往要經歷更多的夢醒時分。
為什麼活得這麼累? 生命本是如此美麗,連飛鳥和野花都可以盡情地享受上天的恩賜,而這
些有高等思維的聰明人,卻活活讓思維搞得神情鬱鬱,哀聲歎氣。
常有人感歎西方人笑起來那麼真實,那麼出自內心,探討起來,又歸結到他們更有錢,他們的
社會更發達。可我覺得那不是原因。原因就是他們比中國學生更接近飛鳥和野花罷了,更接近
《阿甘正傳》裏的弱智罷了。他們更天真,相信那個萬能的上帝會永不遺棄他,所以他們可以
少想很多的問題,反而過得更順利,在團隊裏表現得更凝聚,因為過分的私心是無法向大家共
同的上帝交代的,他們可以很快做出一個Microsoft,一個Dell,但是大家可以看看中國的北
大方正,聯想,新浪, 管理層一年的地震比臺灣還多, 這麼多年來,連沖出亞洲的野心都沒
有真正實現過。 這難道不是上帝給西方人帶來的好處,耶穌說信我就可以得救,不管這個上
帝是不是虛擬的,但他在事實上填補了人性的巨大空白,人家的Microsoft 就證明了他的存在,
正如電腦的虛擬記憶體,儘管虛擬,但事實上的作用是巨大的。中國學生總是懷疑這個看不見
的上帝是否存在,更在私下裏說,他對我能帶來好處嗎?其實中國人什麼都不信,只信好處,
從古時的考八股起,讀書就是為了好處。因此,大家每天活在害怕沒有好處的憂鬱裏,想靠自
己小小的思維,在著巨大的世界系統裏去謀取好處,上帝忍了淚水,背過臉去。
思維的無奈
我並不主張虛無,儘管我在上一篇文章裏盡力去指出物質追求的虛妄。正如薩特認為,人生本
是本無意義,但是怎樣擺脫虛無卻是有意義的。王朔的意義在於砸碎那些沒有意義的假崇高,
伍迪.艾倫的意義就在於不斷指出人生的荒謬。如果一切都是那麼可笑,我們怎樣面對每天的24
小時? 但是活著就是這麼簡單,它只是一個過程,簡單而自然地發生,以至於任何干擾和關注
都是多餘。就像飛鳥掠過天空,野花靜靜地開放。能把什麼東西叫做現在嗎?你能佔有什麼東
西嗎?一切的意義只在時間的流動的河中。就像一團火,哪個燃燒的過程才叫火,一旦過程停
止了,火不存在了。人的思維在作怪,它是一個雙面的東西,它不總是帶給我們好處,雖然我
們對它有那麼多自信。 思維在很多時候嚴重地干擾了那個自然的生命過程,它在想單個的狀態
好不好,值不值得,合不合規範, 能給自己帶來什麼,所以我們很快變得不快樂,不安穩,再
也無法享受那種自然的喜悅了,正像被攝像的人,他的表情立刻不自然起來。恐怖片裏的鬼魂
可能一直不曾出現,人們卻開始牙齒打顫,是被自己思維折磨而已。學電腦的朋友肯定知道
作業系統將一個進程懸掛起來的意思。人的那個蠢笨不堪的思維,憑什麼要常駐記憶體?它那麼
長期的運轉,又真正解決了多少問題?為什麼不在必要的時候懸掛它,去享受生命的自然?
明白這一點將改變你的生活,思維會使你陷入矛盾,很多時候它是多餘的,用心去體會,甚至
用毛孔去感受就足夠了。當你不再判斷,不再分辨,不再比較,不再權衡,你就立刻、和諧起
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時,還用考慮什麼呢?“此間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連言語都是多餘,因為言語來自思維。佛陀的撚花一笑,詳和的神情,雖靜坐,似乎已飛躍世
間一切,他坐在了那個生命的根本之上, 再也沒有一絲的不和諧。
讀書的時候,我常常到海邊聽滔聲,坐下來看著太陽落下,那會是我一天最美好的時間,當太
陽沒下去,晚霞漸漸褪去顏色,波浪依然輕輕拍打岸邊,幕色從四周將我圍過來,靜默中我會
在心靈裏升起喜悅,感覺到冥冥中那個永恆的力量,它在緊緊將我抱住,天地萬物和我一樣同
在,也被溫和地抱著,我將永不孤獨,永不傷心,永不絕望,因為那力量就一直在那裏,將永
遠在那裏,我是它的恩賜,我的靈魂從未像那時一樣枝繁葉茂,內心從未像那時一樣寧靜和諧。
我不用去分辨那種力量,是上帝也好,上天也好,老子說的道也好,有什麼關係呢?分辨只是
是思維常幹的蠢事罷了。所有的心靈都是一樣的,所以我相信所有人都有那個和諧的狀態,就
像收音機有那個頻道一樣,只不過太多人沒有調到過。太陽,大海,清風明月,鳥語花香,生
生不息的物種,是多麼大的恩賜啊,只在我們斷暫的生命裏才可以感受到,可是太多的人從不
念及。他們將自己全部地交給了少得可憐的腦細胞,心靈交給了那個拙劣的 CPU, 時時刻刻在
做狹窄不堪的運算和判斷,所以才會長時間掙扎焦慮,只看到85分和90分的區別, 5000元月薪
和10萬年薪的不同,牛校和爛校的分辨。所以“鬱悶”,“無恥”,“倒楣”,“不爽”,
“急”,這樣的辭彙就開始在嘴邊氾濫了,就像破電腦的出錯提示一樣多。
我在香港學習的日子
(本沒有打算再寫很多了,關於人生的刨根問底本來就是沉重的課題,無異讓學業繁多的學子們
再懷疑自己,平添憂慮。倒不如多說點逗樂的事,每天多嘻嘻哈哈一陣。前不久見到北大的一
個女生,說我前面介紹香港的文字很實用,後面的文章就越來越看不懂了,可以理解,並不是
所有的人都要像我一樣想這些問題的,特別是女孩,一天多說幾聲“挺好的”“好溫馨喲”就
算過得不錯了,古今中外都不曾出過一個女哲學家。
但是,這位未曾謀面的北大師弟在等我的續集,謝謝你,xmdl, 我不願讓你失望這一篇是為你
而寫的。 )
我們看的人文書
前面提到的女生就問我,在留學過程中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我回答是長了見識。就像在小地方
呆久的人出來見了大海,這個收穫大得很。所以我漸漸地學會了真正的謙虛態度,越來越承認
自己所可以理解到的,可以認識到的只是這世界的太小一部分。在我的腦力範圍外有太大的空
間,從這一點來看,我們每個人都對自己有過多的自負,每天都在或多或少的幹著作井觀天的
蠢事,爭論著盲人摸象的爭論。
清華北大的學生的人文素養,我想,很多來源於圖書館的人文書籍,因為喜歡讀書的學生多半
在那裏搬書回來看。可是那些書多產於七十,八十年代,基本上是被一把姓馬的刀閹割了的太
監式的書,我不怕得罪人。怎麼閹割法?舉個例子,“總體而言,宗教是唯心的,錯誤的世界
觀,被統治階級利用來麻痹被統治階級的廣大人民...”從此,你知道了這一點,你麼讀釋迦,
讀耶穌,讀老莊,都覺得如同太監一般陰陽怪氣。在紅色的年代裏,馬刀所向無敵,包括孔夫
子到孫中山,從曾國藩到蔣介石,都少有可以逃脫的,因為他們有“階級局限性”。
但是我到了香港,就看到了很多臺灣的書,很多香港的書,原來這些書本不象太監的,甚至不
比姓馬的書少陽剛之氣,可以讀得讓人忘食,哎,可憐它們的被閹。這些都是我以前腦子以外
的東西,所以我立刻知道要謙虛了,人總是受著他的經歷和環境的巨大局限,他甚至不意思到,
沒有選擇地被限制隔離著。
耶穌呢,用我們的眼光看,他太失敗了,沒有妻子,沒有兒子,沒有房子,沒有財產,沒有地
位,最後還要被釘死,他只是游走于四方去救助受苦受難的人們,他有餘的眼光總是看到了世
界的外面,因為他也到過更高的維度裏。
莊子至今看來還是活得最浪漫最灑脫的中國人,他是超脫的同義詞,他也是高維空間的螞蟻。
去讀他們,去體會那種來自另外一個維度的智慧的震撼,儘管你可能無法改變無奈的現實,但
是可以深刻地改變自己,儘管無法擺脫沉重的肉身,依舊無選擇地活在平面上,但是,心靈獲
得了自由。願意升起你的心靈嗎?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且我們永遠只能是自己,盧梭說的,對於整個世界我微不足道,但
是我對於自己確是全部。事實上我們只對於自己重要,如果我死掉了,沒有幾個人會在三年後
保持對我的記憶,如果我痛苦,沒有幾個人會有真正的同情,因為太難了,每個人都無法瞭解
我的意識。 所以我們要獨立,活著就是成為自己,那個獨一無二的自己,去尋找自內在的完
美與和諧,去實現句那沒有選擇的話: I am who I am。 Simply because I am not and can
not be anyone else.可是我們受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教我們忘掉自己,去變成一個稱為標
准的人,不是這樣嗎?從小學起我們就要評三好,樹標兵,學雷鋒,學賴寧。老師總是看到我
們的惡習,“你那樣子不合行為規範,不可恥嗎?”
到了大學,我們又自由了多少呢?我們依舊看別人,看典型,看所謂成功者,我們依舊活在要
忘掉自己的標準包圍中,去bbs看看,似乎所有人都統一了口吻,GRE 2400, 拿了牛校offer,
簽了著名外企,找到了ppmm, 牛啊,羡慕啊,爽啊, 歷史走到了21世紀,北大和清華人只剩下
一副面孔了,每年招了很多新生,最後就剩下了一個。
比較是有意義的嗎?作為一個獨一無二的存在,作為自己的全部主宰,為什麼要什麼都和人家
比才可以找到意義?為什麼當別人考G的時候,我也一定要考,為什麼考不過2200就要鬱?為什
麼billgates 成功的時候,我也一定要學電腦?可是自己和別人是多麼的不同,些不同難道
可以在一些欲念的驅動下輕易的忽略?
崇拜是有意義的嗎?明星是需要那樣追捧的嗎?中國的那支爛球隊是需要那麼多關注的嗎?
當我們傾注希望的時候,他們借此賺到了更多的銀子,活得更加囂張,更加讓我們失望,我們
是在給富翁們獻愛心,愛心那麼多,為什麼不獻給需要愛心的更多的人們,為什麼不獻給自己,
獨一無二的自己?
當我們崇拜自己,熱愛自己,追捧自己,關注自己,我們就都也是明星了。這樣盲從將無法發
生,起哄將無法發生,個人崇拜將無法發生。這個意義大的很,至少大躍進將不發生,文革將
不發生,我們的經濟有可能早三十年走上正軌,現在我們不需要拼命飛躍重洋!


回頂端
 個人資料  
 
顯示文章 :  排序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2 篇文章 ]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上傳附加檔案

前往 :  
Powered by phpBB® Forum Software © phpBB Group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