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all,
最近, 就著UV-A還是UV-B的課題, 我專心鑽研一本好pro的水中植物書, 好悶而且好深, 是最佳的安眠書籍 (如果你有興趣, 而且有HKU, CU, UST的campus圖書証, 可以pm我).
此書明確解答了我一直的問題, 留意下面的
fig1.jpg. 它是指出photosystemII (
光合體系II) 由250-750nm的absorption spectra (吸收力光譜?). PSII (photosystemII) 即是光合作用中產生O2的過程 (即我們開燈時的過程). 圖中指出280nm是PSII的高峰, 這是激發葉綠素發揮功能, 製造食物(澱粉質)的高峰.
如果以一枝黑光管(390nm-290nm)為例, peak在260nm左右, 理論上效果可能同一枝普通藍管沒有多大的分別. 書中指出UV-B是會破壞任何的光合作作用, 對於水中植物而言, 第一層保護是大氣層, 第二是水, 第三就是植物色素.
所以答案是:
- UV-A 是刺激PSII (藍波及紅波也能)
- 植物色素 (其中包括花青素) 是阻擋UV-B, 促進花青素產生
花青素是由澱粉製造出來的, 即是:
葉綠素經PSII ---> 澱粉 ---> 花青素
不過, 不是每一種紅草都是因為花青素而變紅的(例如:Alternanthera). 我後來貪玩, 在上星期把一些多餘的、半紅不綠的紅菊剪下來 (
fig2.jpg), 並跟據:
http://www.bio.ncue.edu.tw/~8523040/classmate/b-3-3.htm , 做了一個小實驗, 竟然有意外收穫 ^^
1. 把40ml的水放進微波爐, 用High Heat "叮"1分鐘
2. 好玩的就是此step, 我立刻把紅菊放進大滖的水裡, 不消半秒, 紅色的葉立刻消失, 變成綠綠的葉. 我嚇得眼呆手停. 大概30秒, 水冷了一點, 我再把紅菊放進熱水中, 這回我才能慢慢看到紅菊由紅變綠的過程 (8秒). 結果全部紅菊變成綠菊 (
fig3.jpg), 為什麼紅菊會這麼快變成綠菊呢? 解話如下:
http://www.cyclopedia.com.tw/biology/q13.htm .
3. 最後我把整盆"綠菊", 再放進微波爐, 用High Heat "叮"多1分鐘. 好心痛, 熟了的紅菊出爐, 我把紅菊湯抽出, 好嘔心, 大家看看吧 (
fig4.jpg) ! 好一盤莧菜湯... 花青素 + 葉綠素的結晶品! (我想, 如果能用紅透的紅蝴蝶玩, 會比較好吧!)
這次經驗, 我很相信刺激花青素凝聚於葉間,還要配合很多其他因數:
http://www.hiking.com.hk/bio/redleave.htm
http://www.tkumcc.idv.tw/outdoor/artical/plant/9.htm
紅草在踏入適當的低溫期之前, 要有完美的PSII的過程 (即有允充足的食物). 我想如果溫度和PSII能夠調教得剛剛好, 紅草定必出現crimson red, 不過我相信不會長期出到漂亮的紅色, 大概像季節性吧, 一棵楓樹也沒可能長期生長於紅葉的狀態. 或者我應該放鬆一點, 當夏天時, 默默施肥, 待冬天來臨時收成.
可以作出一點結論是:
溫度比標準高時/沒有足夠澱粉, 紅草便會變黃/綠
溫度比標準低時/有過多足夠澱粉, 紅草便會變得瘀紅, 甚至瘀黑
以上謹只是自己的愚蠢估計
記得有草友提及過用激素刺激花青素, 我最近醒起一件事, 我曾在外國採摘過一些紅葡萄, 脫去葡萄的皮時, 幾乎可以把我的手染上紫色 (我沒有誇張), 但我在香港吃的便沒有這情況出現. 需知葡萄含豐富的花青素, 要紅酒有好色澤, 花青素的功勞是不可沒的 (hehe...所以紅酒是十大健康食品... yummy!), 為什麼食用的葡萄和釀酒的葡萄會又多大的分別呢, 個中有什麼秘密呢?
我立即想到三個可能性:
1. 運送時延長了時間, 影響新鮮度 (可是我採的葡萄吃了兩天)
2. 溫室種植 vs. 天然陽光
這是因溫室種植而造成荔枝失去本身的外觀價值的有趣文章:
http://www.hort.ntu.edu.tw/hort/4/abstract/90-2/wu.htm
3. 土壤肥料的問題 (激素)
我層經到花墟問過, 有沒有什麼可以令蕃茄變得特別紅, 他一邊指著玫瑰肥, 一邊告訴我所有植物的花、果要紅, 就要磷肥重. 可是, 我已經忘記了那包玫瑰肥的NPK比例. hehe...大大包, 成條形型...唔知可唔可以用作根肥呢?...=P 如果可以, 真係十年都未用曬 =P, 當然磷肥真係唔好在草缸亂來囉!
不過善用肥料的limiting factors, 似乎是最易令紅草變紅. 最近我開始玩肥料的limiting factors ... 紅草真的比以前紅了, 心情大靚!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