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太陽 : 會由頂部,莖部其他位置生出新芽, 當新種未有根時, 生長會較慢, 會由葉片吸收肥料, 當穩定生根後, 就會由根部吸收, 所以可以加些根肥, 生長就會又快又壯. 修剪時由最底部剪出, 再慢慢把餘下的根抽掉不要. 以免泥粉四散. 上部可以將夠長的新芽剪出, 當修剪好所需長度後, 就可以重新插回泥中了. 普通太陽的生命力較強, 整枝莖部都會出芽的, 就算只有頂部些少, 都可長回一枝新草的..
寬葉太陽 : 葉形很漂亮的草, 對水質很敏感, 會突然莫明奇妙的溶掉枯萎. 繁殖點在母株的莖部, 會由不同地方生出新芽, 當長至2-3吋左右時, 就可分枝.
細葉/大細葉太陽 : 由於葉片較幼細, 需要的光都要強些. 繁殖點只在頂部, 會在頂部慢慢分裂成兩個生長點, 再各自繼續生長, 到3-4吋時或更長時, 就可整枝採下來, 一分為二, 修剪成所需長度, 就可插回泥中了. 如果缸中的環境不是太合適, 就會經常分裂, 令形狀變得較少, 反之, 葉的圓周就會很大了.
細葉太陽
大細葉太陽
虎斑太陽 : 葉形和普通的很相似, 不過在葉片上會有一至兩個折曲處和有少許黃斑. 繁殖方法和普通太陽一樣, 不過就真的緩慢很多了.
菊精太陽 : 繁殖點和形狀最奇怪, 最好時葉的頂部形成一個菊花形狀. 子芽會從莖部生出, 又會從頂部分裂, 有時分裂後, 莖部不會分開而黏在一起生長, 形成莖部會越來越粗, 而頂端亦停止增高, 形成一圓形團狀草球.
紅太陽/綠色紅太陽 : 近似百葉的草屬, 可以在母株長高後, 在底部向上2吋左右剪開, 下部繼續留在土中, 就會長出新芽, 長至一定高度, 就可剪下重種, 而母株亦可插回泥. 亦有時母株本體都會長出新芽, 夠長度時,都可分枝. 這草亦有百葉的問題, 就是在水質變化或升至水面時, 會有縮頂分枝或長出圓葉形的水上葉的情況. 而綠色紅太陽的生長和分枝速度都比紅太陽快.
紅太陽
綠色紅太陽
小太陽 : 葉片向上的小型草, 會由莖部生出新芽, 生長較慢.
扭竹葉/太陽sp. (Tonina sp.)
葉片柔軟, 成風車狀, 葉片翠綠帶透明感, 初種時對水質較敏感, 適應後生長快速, 隨水流擺, 很有美感.
波葉太陽 : 葉片柔軟, 長形帶波浪, 要充足根肥, 光線不用太強, 新子芽從母莖生出, 所種過死亡率最高的太陽草, 只要水質變化, 都會莫明其妙的白化, 而且會蔓延開, 整叢草在幾日內可以報銷. 一見有白化情形, 就要將病草剪除, 或用 ADA ECA 治療.
新寬葉太陽 : 葉形比舊的細少, 亦有多種形態, 生長和繁殖情形和舊的差不多, 不過就較易白化死去.
各種草最好都在一個低 ph, 低 kh, 高 co2, 有液/根/基肥供應的環境下裁種, 光度較強會更好. 那生長就更佳了.
以上是我所知和種過的經驗, 歡迎繼續討論, 其實還有多種冠以太陽草的新草, 不過暫未有機會種殖, 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