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4-22 寫:
如對小弟所提出的有不明或存疑的地方,歡迎提出討論,無論在混養缸的原文或另開新主題也是無任歡迎的!
要提出一個討論的前題,在此文中我是分享自己的經驗和刨文所得的,但並不是唯一可行方案。所以在我所提到的方法以外,還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是可行的,科學上所有進步是源於存疑和尋找 alternative method/explanation,沒有這兩個 challenge, 大家只會原地踏步的。
MP4-22 寫:
2)假設我是草会比蝦魚多,關上Co2及燈後,草是否会大量給氧的,釋放Co2。這情況又会否做成不足夠?大概的比例是?(50/50)?
停止燈照和打 Co2後,草是會呼 Co2 吸 O2 的,但呼吸量有幾大便少見詳細的資料,我在初設缸時也有類似的擔憂,所以在泥底藏了氣喉,並藏氣石在沉木底,結果是除了初步試用外,根本就未試過正式使用,縱使在最多魚的時候,也不會見到晚上有魚浮頂或類似的缺氧情況,而我的混養缸在高峰期時魚的密度,以觀賞來說,是相當高的。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大部份的魚在熄燈後會有一段時間是在睡眠中,相對上耗氧量會較低,但蝦是夜行的生物,所以在熄燈後蝦仍會繼續活動的,所以在有大糧蝦的混養缸中,熄燈後的耗氧量可能會有所不同,詳情有待愛蝦人士探索了。
MP4-22 寫:
3)如果好像六角台、most絲等放在沈木上,接足不到泥,如何辨呢?
泥所含的肥料固然可讓水草由根部吸收,但亦有小量會溶入水中讓水草由葉所吸收的。所以若以 ADA 黑泥開缸的話,初期的 4-8 星期 (視草量,草種和草的狀態而定) 是不需要加液肥的,但若以草缸而言,在草已完全適應和生長茂盛後,完全不加液肥的話草的生長會受影響的,要加什麼肥,幾多肥,最小量的底線是多少等等,會因缸而異的,所以臨場觀察和判斷是最重要的。缸中的生物組合越複雜,變數會越多,其他人所能提供的幫助會更小。
從飼養的角度 (拼除造景因素),單養草比草加燈魚的混養缸較易控制,而草加燈魚的混養缸則又比草,魚和蝦的混養較易。如要建設大型的草加燈魚混養缸,我建議先對草缸和燈魚有一定的基礎才進行,因對不同草的生長週期,剪草,爆頭,分枝,縮頭,色澤,施肥,水質等,對燈魚的群體性,地盤性,飼料,水質,耗氧量,活動區域和時間等作出協調和取捨!同樣地,要建設一個大型的草,魚和蝦的混養缸,便需對草,魚和蝦三方面都有認識。現在討論的是 5 呎的混養缸,若你三樣都是新手摸索階段,有問題時可能連問題出自何處也不知道,更遑論從草,魚或蝦入手解決問題了!